阳春三月,沧县兴济镇赵庄子村的田地里满眼翠绿。“这麦子长得不错,今年得有个好收成!”给麦子喷灌过后,张宸跳下高大的植保机,看着脚下半尺多高的麦子,一脸欣喜。

张宸是一名“新农人”,大学毕业后返乡,搞起了现代化农业,共承包13900亩地,建设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,并在收割机、播种机、植保机、卸粮车上安装上北斗导航设备,实现了规模化、自动化精准作业。她曾先后被评为首届“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”、“河北省巾帼新农人”创业典型、“沧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”等荣誉称号。

4月14日,张宸做客网易沧州《一周聚焦》访谈栏目,讲述了自己的十年农业逐梦之路。

张宸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,全家种着三四十亩地。“那时候父母为了种地,总是起早贪黑,风吹日晒,一年到头特别辛苦,也赚不了多少钱。”张宸回忆说,小时候也会跟着父母下地干活,播种、除草、施肥,有时候自己觉得太累了,就偷懒溜到远处的地头去玩。

那时才七八岁的她,曾异想天开:要是有个机器人,能帮父母种地,不让他们再那么辛苦该多好啊!回家后,张宸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,父母只当是小孩子的玩笑话并没当真,而张宸却把它当做梦想,在心底扎下了根。

上中学以后,张宸经常跑到图书馆去看书,最爱关注一些农产品动态、外国的农场耕种模式和大型机械等最新农业信息。张宸经常满是兴奋地回家后和父母热切地聊起这些。但父母认为,干农业又苦又累,他们希望女儿能走出农村,早日摆脱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生活。

但高考结束后,十八岁的张宸偷偷报考了河北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专业。父母知道后,不免心疼。而张宸却高兴极了:“我的梦想就是做农业,现在终于可以全心追梦了!

2011年,张宸陪同大学老师去东北一地调研,看到当地在土地流转、全面托管基础上,实行了大规模机械化作业,带动当地农业迅速发展,觉得很是触动,就想在沧县老家试验一番。

父母这次听了她的想法,给予了大力支持,并尝试着以当时的市价流转土地。但是没想到,动员工作做了很久,却没有一户村民响应。

“试试给村民更高的土地租金呢?”在张宸的建议下,最终以高出市价一倍的价格,成功流转土地近5000亩,并且于2011年组建起了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,专门为农民提供耕、种、管、收、加、储、销一体化的生产服务,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。

由于自小深知农民种地的辛苦,张宸在心底,最想做的是利用科技种田,解放农村劳动力。于是在2018年,张宸找准机会,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中心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合作,搭建起农业全程机械化平台,陆续给合作社11台农机装上了北斗导航和自动设备,实现了规模化、自动化精准作业。

“我算了一笔账,这11台农机,不仅种起地来省时、省力、省心,而且一年光各项成本就能节省约100万元。”张宸说,这些农机每年还会到黑龙江和新疆,为当地提供农业生产服务,来赚取服务费用,这样一来成本又相对降低了。

截至目前,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3890亩,托管土地29500亩,带动兴济镇206户群众脱贫致富。2021年,合作社实现收入3157万元。

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,合作社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订单,有贵州知名白酒企业定的高粱,还有供应北京、天津、广州、深圳、东莞等全国50多个地区批发市场的杂粮杂豆。2020年,受疫情影响,张宸开始通过找网红主播带货、与网购平台合作等方式,开拓农产品在网上销路,仅2021年就收入110多万元。

“未来,我希望合作社能在智慧农机方向快速发展,让社里的农产品大范围走向全国市场,也希望能有越多越多的大学生加入我们,一起投身农业,振兴乡村!”访谈最后,张宸兴奋地描绘着未来的发展规划。(徐彩云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